庄严,哀愁。
  少媚陶醉在此良辰美景当中,不能自己,难怪导游要说,泰姬陵要看两次,一次要在白天,一次要在晚上。
  她对此古迹有出奇好感——七岁时翻阅儿童乐园已认识它的故事,一直有心愿要亲自来见它,今天才如愿以偿。
  夏夜,凉风习习——喧哗的游人与小贩都睡觉去了,少媚坐在大理石池栏畔,用手抱着膝头,心底无限满足。
  忽然之间,她听到轻微的脚步声。
  她警惕地抬起头来,看到一位老先生向她缓缓走来,她说他老,是因为他有一头银丝似头发,可是梳理得十分整齐。
  那位先生在她不远处站住,看样子,他好像也是趁月夜来看泰姬陵。
  他见到少媚,比少媚见到他还要意外。
  少媚站起来,发觉老先生震荡地凝视她。
  他衣着考究,看得出年轻时一定十分英俊,至今约接近七十了,仍然有一股轩昂气质。
  他踏近一步,“你……也来了。”声音有点颤抖。
  少媚一听,就知道他认错了人,朝他笑笑,“真难得,大家都有兴致半夜出游。”
  老先生一愕,脸上迷茫的神色渐渐褪去,接上一个微笑,“我糊涂了,如果你是她,怕也早已满头白发。”
  少媚恻然,他在等待故人?
  在这样的月色下,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,倘若时空可以兜乱,他或许可以见到少女时期的她。
  老先生低头说:“她同你一样有精致的小圆脸。”
  “你的女朋友?”
  “不,萍水相逢,那一年,我二十二岁,留学伦敦。”
  哗,半个世纪以前的事。
  “大战快要爆发,家人召我返家,途中来到印度,向往月夜的泰姬陵,千方百计向英国朋友借了车子,前来此地。”
  少媚微笑,他邂逅了她。
  “在你站的同一位置,我看到了她。”
  五十年前,年轻女子夜半单独出游,真是闻所未闻。
  “看仔细了,发觉她是欧亚混血儿。”
  “她一定长的很美。”
  “是,在月色底下,清丽一如仙子。”
  少媚觉得老先生感情丰富,在今日,男生可不会这样珍惜女生,少媚从未听过她那些异性朋友把她尊称为仙女。
  老先生说下去:“我俩攀谈起来,她的声音低沉迷人,有股难以形容的魅力。”
  少媚说:“让我猜,你们后来——”
  “没有后来,”老先生打断少媚的猜测,“我们只见过那一次。”
  “什么,你没有问她拿电话地址?”
  老先生苦笑,“我多希望彼时有传真机与国际直拨长途电话。”
  怪不得荡气回肠,原来彼此失去联络。
  老先生说:“我们谈到了爱与恨,战争与和平。”
  少媚惊讶,“没有提到泰姬陵吗?”
  “有,我认为建筑泰姬陵的动力是爱情。”
  “正确。”
  “她认为真正的爱必须广泛施予,一个君主的首要责任是爱民若子,不应自私奴役人民费时耗力数十载为一妃子建造陵墓。”
  “呵,”少媚更为诧异,“她竟有这样胸襟。”
  “当时我亦十分惊奇,毕竟,在那个年头,一般女子甚少理会家庭以外的事。”
  少媚起了疑心,“她是谁?”
  老先生微笑,“你很聪明,你已猜到她一定是个人物。”
  少媚问:“你不愿意说出她的名字?”
  “她并没有把姓名告诉我。”
  啊,更加神秘了。
  “我们谈到即将爆发的太平洋战争,她告诉我,她喜爱和平,她对战争厌恶之情毕露。”
  少媚立即问:“她是哪个国家的人?”
  老先生不语。
  “她可是日本人?”
  老先生低下头。
  “怪不得你不去问她姓名地址!”
  老先生颔首,“是,那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已经表露无遗,我们是敌人。”
  “既是日本人,有何资格谈到和平?”
  “可是我却深信她的哀伤是真实的,她毋需骗我。”
  “不予置评,我对这个民族有极大的偏见。”
  老先生唏嘘,“天色渐亮,我们必须话别。”
  是的,天色已露鱼肚白。
  少媚终于叹口气,“你们有点难舍难分吧。”
  “是,我们各有任务,她需要返回东京受训。”
  少媚扬起一角眉毛,“这个少女,到底扮演什么角色?”
  “她说,日后,我或许会听到她的名字。”老先生惆怅无比。
  少媚有点不耐烦,她从来对日本人无好感,“她不是没有名吗?”
  “她说她有个代号。”
  “那又是什么?”
  “东京玫瑰。”
  少媚怔住,她虽年轻,也听过这个代号,二次大战期间,东京玫瑰不住以流利英语作无线电广播,劝盟军投降,盟军视她为头号间谍。
  老先生这时说:“这位小姐,很高兴认识你。”他转身离去。
  少媚忍不住扬声,“嗳,嗳,慢走,请问你又是谁?”
  密码
  刘昌源的职业十分特别,他是一名灯塔管理员。
  他几乎二十四小时工作,就住在灯塔里。
  他不知别人看法如何,他认为灯塔是世上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。
  它们多数矗立在悬崖上,目的是要船只容易看到苦海里的明灯。
  刘昌源管理的灯塔位在加拿大东岸诺瓦史各沙省的海边,近哈利佛斯,对牢浩瀚的大西洋,他对惊涛拍岸的景象有充分了解。
  灯塔的另一边是一大片草地,春季,各种野花绽放,刘昌源喜欢躺在平原上看书。
  朋友来探望他之际都说:“刘,太寂寞了。”
  他却不觉得,怎么会呢?大自然陪伴他,每当大风雨,他可以看到乌云迅速在天边形成,排山倒海席卷过来,电光霍霍、雷声隆隆,使他敬畏万分。
  风和日丽的早上,第一道金光唤醒他,海洋粼粼发出碧蓝的光芒,赏心悦目。
  刘昌源从来不觉得寂寞,直到政府宣布将用电脑取代人手操作灯塔。
  他接获通知后发了好几日呆,然后,深深的悲哀了。
  独自在灯塔里居住多年,他身边除出一大堆书,什么都没有,现在,得重新找工作,再一次搞人际关系,他能够胜任吗?
  其他的灯塔管理员也不表示乐观,故已联名去信政府抗议。
  刘昌源心情沈闷,星夜,他到草地散步。
  抬头可以清晰地看到人马座中最亮的一颗星,它叫南门二,这是肉眼能看见、离地球最近的恒星。
  刘昌源深深叹息,忽然之间,他被另外一种亮光吸引,在不远之处,他看到有人利用灯光在打讯号:亮、灭、亮、灭,刘昌源懂得摩斯密码,他读那亮光良久,跟着念出来。
  “……我名,我名马利安,”对方并非一名熟手,有点错漏,刘昌源需作出一些揣测。“愿意结交朋友……”
  刘昌源奔上灯塔,自高处看去,亮光比较显著,他大奇,这是谁?世上难道有人与他一般孤寂。
  以往,他的视线多数集中在海洋这一边,接下来数日,刘昌源改为注意岸上。
  白天,他看到灯光讯号自何处发出,那是山丘上一处小村庄,有数十间房屋,包括一间教室与一间杂货店,密码可由任何一户人家传出。
  晚上,他陆续收到密码。
  “你叫什么名字?可否与我联络。”
  “别吝啬你的友谊,让它开花结果。”
  “请伸出你的手来。”
  刘昌源终于忍不住,他做了一件十分失职的事,他利用灯塔上的大灯,拍出方圆一百公里都看得见的密码:“马利安,我愿与你通讯”。一共三次。
  第二天,有船只致电问他:“谁是马利安?”
  刘昌源答不上来,十分汗颜。
  “我得知电脑将取替你们这一群管理员。”
  “是。”刘昌源无奈。
  “你等尽忠职守,不应受到淘汰,况且,电脑不懂随机应变,船只恐怕会有损失。”
  刘昌源感喟。
  马利安的讯息不易读,通常十分混乱,可是刘昌源有的是时间,更多的是耐心,他会用整个晚上解码,得到他需要的句子。
  “知己难觅!极不甘心。”
  “人生无奈,唯有随机应变。”
  “鼓起勇气,应付将来。”
  不知怎地,刘昌源从马利安的讯息里得到极大安慰。
  他到村里去巡过,小小吉普车兜匀整个村庄,村民和蔼地与他打招呼,都知道他是管理灯塔的黄种人刘君。
  可是,密码由谁家发出?
  刘昌源不得要领。
  神秘的马利亚到底是谁?
  刘昌源想像她是一个年轻貌美的红发女郎,每晚坐在窗前,看着灯塔,一手拿着苹果吃,另一只手在翻阅摩斯电报手册,然后聚精会神,开亮电筒,发出一明一灭的消息。
  那天晚上,她说的是:“或许,我们可以见个面。”
  刘昌源大喜过望,连忙回覆:“请说出时间地点。”
  正在此际,电话响了。
  刘昌源一颗心几乎由胸膛中跃出,这不会是马利安吧!
  “刘,坏消息,政府不为所动,从下月起我们将分批卷铺盖。”
  刘昌源沉默。
  “公会会代表我们争取遣散费。”
  对方讲完便挂断电话。
  一直到昌源离开灯塔,他都不知道马利安是谁。不过,有一件事错不了,她肯定是他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