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庭芳小说 > 顺风耳讨妻记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白天 黑夜

第 1 页

 

  楔子

  春风轻拂,鸟儿歌唱。

  华美大宅的一角,谷雨阁外百花齐放,是府里最惬意之处。

  一名丫鬟步伐轻稳地穿过拱门,走过小径,端了一方木盘入阁,推开细雕花门;阁内香气一片,源自大木盆中一把摘自园中的花草。丫鬟奉上茶点后随即退了出去,留下主厅大圆桌前那总是带着微微笑意的男孩,与他对面坐着的一个女孩。

  两人年岁相仿,约莫七岁,此刻正经交谈着。

  「阿声,我是来与你道别的,你我今日就解除婚约了,从此你过你的独木桥,我走我的阳关道,再不相干了。」

  「……喔。」

  「我只想亲口告诉你,我与你解除婚约,绝不是因你……眼不能见物。」

  「那是因何?」

  「是因……是因……因我移情别恋了。」

  「这样啊……」

  「所以,这个还给你。」

  「你留着吧,此物于我无用。」

  「是吗……你还记得我喜欢这等华丽珍贵的东西呀。」

  「……」

  「那就此别过吧。」

  「嗯,再会了,清扬。」

  男孩的笑意没有淡去,笑时总会弯起的眼始终望着对面的女孩。

  或者该说,是望着那与自己对话声音的方向。

  改明儿问问娘亲可否换张小点的桌子给他吧。桌子大,来人坐得远,只有模糊不清的影,他瞧不真切。

  心知男孩便是如此的个性,谁看中了这谷雨阁里的什么东西,只消说一声,任什么都能带走,从不见他留恋。还坐在原位,女孩瞅着那双微眯而失焦的双眼,柳眉轻拢,不再说话。

  雕花木窗外,春风依旧迷人,鸟儿还在歌唱。透过窗棂偷看的两双眼睛从那句「移情别恋」开始便瞠得有如铜铃般那么大,眼见两人对话结束,默默地下沉,消失在窗边。

  「煦声。」看见儿子一人在花园中间晃,妇人扬声唤道。

  男孩闻声回过头,「娘。」他应着,随即朝她步来。

  不过十多步的距离,他先是撞着了水桶,泼洒一地的水,沾湿了袍子,随后撞着了拱门,接着狠狠摔了个狗吃屎。

  后来,娘亲小心地将他扶起,吩咐在凉亭备好茶点,才摒退下人,牵着他的手上凉亭说话。

  「煦声,会不会怨娘生你没生好?」看他悠悠喝着茶,眉间不禁轻拧,妇人温声问着,「生得你有此眼疾……」

  他不假思索,摇头道:「看不见,便用倾听的,天不塌便成了。」

  「听?」妇人对于这回答似乎有些意外,愣了半晌,失笑。「很多事光用听的,是无法抓清事物始末跟背后意义的呀。」

  言语,太过表面……若双眼能见物,至少还能察言观色。煦声年幼而视物不便,未曾出过府,府中上下全都让着他,是这原因吧,才令他太不知人心亦有险恶的一面。

  「那便让它不清不楚吧,事事弄得太清楚,也颇累的是不?」他放下茶杯,记得刚才娘亲说放在左方的是绿豆糕……他伸手取了一块,凑近眼前看了看、闻了闻,似乎是放错边的桂花糕。耸耸肩,无所谓,送入口。

  妇人没有接话,却暗暗垂下眼。

  「娘想跟我说的,是今日单伯伯上门退亲的事吗?」感觉到娘亲的迟疑,他便直说了。

  「……煦声,你自小没有出过庄门一步,只有大哥、二哥和清扬陪你玩,如今你少了个朋友,不会伤心吗?」清扬与煦声是指腹为婚,自小便一同玩耍,感情应当很好才是;方才单家人来退婚,怎么说他也表现得太过平静了,不恼不闹的……煦声的年岁该懂退婚代表清扬此后都不会出现在府里、不会如以往那般同他玩耍了;而煦声因眼疾所累,估计一生也不会踏出庄门、踏出奉陵,两人日后多半没机会再相见。

  妇人心中浓浓的担忧全写在脸上。单家人离开之后,大儿子跟二儿子跑来找她,说听见清扬跟煦声告别的事;孩子们尚年幼,童言童语说了些什么不是重点,重点是煦声一句挽留、一句追究都没有,笑笑地送走了清扬。事后煦声在做什么?一如往常地在花园种花玩鸟呢……

  煦声不该是个一无所谓的孩子。

  看着娘亲的方向,在眼里还是糊成一片。他侧着头想了想,道:「朝夕相处,如今一别,不舍总是有的。」

  「你不说出来,清扬又怎么懂得你在想些什么?」妇人接着问道。事事往心底压,这不是好现象。

  ……说出了,又能改变什么吗?没真将这话问出口。他虽眼看不清,可听力极好,二哥老说他是顺风耳。

  所以,就算见不到娘亲说话的表情,也听得出那话语中的心疼与内疚。在他的想法里,患得眼疾是上天意思,不关娘亲的事;可爹爹说,孩子是娘亲心头的一块肉,怀胎十月的每一日,她只盼耗尽身心将最好的给了这骨肉,倘若孩子有缺陷,千错万错她都会揽上身……为娘的便是如此了。

  片刻,他换了张近一点的石椅,将娘亲美丽却忧心的容颜看个详细。「娘,煦声很好,从只见得着距离五指以内之物,到如今已是大有进展。娘因担心我而生的皱纹我在这儿都看得见,你这么愁眉苦脸的,瞧,一条、两条、三条……好好,不数不数,别打我……」

  真是被这孩子弄得啼笑皆非,又无比心疼着。弓起的指节在他额前轻敲,妇人轻轻叹着气,无法不怨天让她的孩子有此缺陷。停顿了会,她似是不经意问:「当初订下婚约时,你爹与单伯伯交换了信物……煦声,你让清扬将玉礽剑带走,可知轻重?」

  男孩抚抚腰间系着的短剑,与清扬带走的原是一双,自懂事以来他便依爹爹所言贴身带着。爹爹说,祖宗传下来之物,他兄弟三人与么妹跪领一人双剑——一把祭剑,一把福剑;而此代双剑,福剑当传妻。男孩望着娘亲,点头应道:「自是明白。」

  「是吗……」虽然孩子的爹早有交代双剑传子媳,可剑已传,唯有剑主人能决定剑的去向。这孩子……是心中认定清扬,还是根本不将那剑当一回事?妇人轻拢蛾眉,「那,单家留下的祖传鞭谱,该当如何处置?」剑未归还,单家人未问起,做为信物交换来的单家鞭谱也还留在府里。

  「烧了吧。」他笑笑的,抓了一块绿豆糕送入口,也递出一块给娘亲。

  「烧了……」煦声不似个心胸狭窄的孩子,将单家祖传之物烧了又是因何?妇人望着他一如往常的笑,有些迷糊了。「娘不知你是真不在意清扬,还是故作潇洒不想娘挂心,但愿你不是在骗自己就好。」接过他递出的绿豆糕,提到嘴边,却迟迟没咬下。

  若是烧了一册书能让他心里舒坦些,那么,便烧吧。终于稍稍舒了眉,妇人爱怜地摸摸儿子的脸,抹去他嘴边沾上的糕点碎屑。

  男孩但笑不语。绿豆糕化在口中很甜很绵……如同方才临别前将清扬看清时,她的笑颜。所以,送清扬离去,他不会遗憾。

  不会遗憾。

  第1章(1)

  话说燕朝自太祖于汴江之战推翻前朝庆枭帝暴政,众将立之为君,韩氏入主中原十二州、一统江山后三百余年的如今,其国土扩至东面临海,北抗鞑靼、高丽,西对波斯、月氏,南接回疆、南蛮,历多位明君安内攘外,平战乱、施仁政,曾有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。

  至今,嘉永年间,北方鞑靼肆虐,却因国力大不如前,朝廷只得沿袭先代策略年年进贡,以求苟安;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,年年有增无减的贡品、贡银,便是转课严税于民。汴江以南的江南地区自古水丰米足,百业兴盛,人民尚能应付渐重的税赋;转看北方几州本就耕土贫瘠,再者鞑靼年有数次边境侵扰,民怨隐隐在心中堆积,只能说所幸尚未有战争祸事,人民只要还有口饭吃,有檐遮顶,也就尚能苦中作乐一番。

  在燕国土抗鞑靼外乱的北御三州里,最西北的岳州有个奉陵山庄,建于天漠石壁后,与世隔绝,无论天下是盛世抑或苟安、和平或战乱,其自立庄以来只关心着一件事——世代守护一座千年的陵墓。

  谁的陵墓?

  有人说是数朝之前一位皇帝的陵寝,驾崩后带了天下二分之一财宝陪葬,所以此陵当中埋有宝藏文物不计其数;也有人说陵里葬的是千年前一名能游走人界、地界的小国国主,因而陵寝通天宫地府、通古今与中原以外之地……谣传甚多,众说纷纭,没人知道实情如何,只知奉陵山庄由洪姓做主,代代传四子,各有其长,各司其职。

  传说这四子当中定有一人,其血能解毒化厄,无论身中何毒,又或百病缠身,只要饮下一口他的血,便会痊愈——此人便是洪家家主,同时也是山庄庄主。

 

上一章 下一章
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